基金申请该如何影响“青椒”晋升
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评选标准的导向。比如,评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青年基金,评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面上基金,等等。我认为,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如果被当作‘门槛’就未必有那么合理了。
应当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当中稳定支持的部分,保证他们即使在没有拿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推进相当一部分自己的科研想法和实践。
要防止基金申请结果带来的马太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区别对待学术圈中不同代际的人,不同代际科研人员的资源、积淀不一样,其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本报记者 韩天琪
最近红遍网络和学术圈的“90后”教授们以其不同于一般“青椒”(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道路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般而言,“青椒”们想要评上教授,一般从讲师开始,经历副教授直至教授,中间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练。而职称晋升则成为这些普通“青椒”们需要迈过的一道道门槛。在职称晋升的道路上,他们需要面对教学工作量、班主任或班导师经历、基金项目、论文等等评定标准。而“90后”教授们很多仅仅凭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即获聘教授。两种截然不同的成长模式让人不禁思考:职称评定的各项标准是否合理?
基金应作为加分项而不是门槛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樊小龙博士毕业后进入科研岗位刚刚两年。他认为,对于科研人员,尤其是刚入职科研领域的年轻人来说,在晋升职称和评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资格时确实应该主要看他们的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而把获得基金和项目的权重放得小一点。
“‘90后’教授和按部就班晋升职称的科研人员在评价标准之间的差别也可以理解。”樊小龙解释,总体来说,“90后”教授是在科研领域有“特殊经历”的人,是在特定形势下招聘进入大学的。他们的学术成果大多是在留学攻取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而国外即使没有项目费用的支持,也可以保证基本科研活动的开展。“而国内的现状是,如果没有项目,尤其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很多学科来说,这就基本上宣告了你很难作出像样的成绩。另一方面对校方来说,科研人员拿项目的能力对校方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学校和科研机构把拿项目的能力看成是评定人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国梁也承认,在晋升职称和评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资格时将基金的获取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有其合理的方面。“因为基金本身是同行评议的结果,获得基金意味着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认可。以我在德国访学的经历,在德国评教授时,获得德国基金委的基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定条件。”
不过,杨国梁提示,如果把基金的获得当作职称晋升和博导资格认定的硬性条件,就不是十分合理了。“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评选标准的导向。比如,评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青年基金,评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面上基金,等等。我认为,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如果将其当作‘门槛’就未必有那么合理了。”
基金获取的马太效应
拿到基金,本身就是科学思想和学术水平得到同行认可的体现,但前提是要建立在基金评审绝对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影响基金申请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不单单由申请人的学术水平所决定。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下,基金申请表现出很强的马太效应,很多基金评选的条件之一就是看申请者过往承担基金项目的数量和完成情况,由此来判断申请者是否能胜任该科研项目,也就是说很多成功申请到基金的人在申请到该项基金之前就已经承担基金课题了。同时,由于职称评定体系和博士生导师资格认定标准,获得越多基金的人越能从中获得收益。”樊小龙解释。
有科研人员戏称,拿基金是为眼前的苟且,写论文是追求诗和远方;看基金让人感觉在鼓励获取,看论文多少有点儿在激励产出。
杨国梁认为,基金本身是同行评议机制的结果,但在我国现有的科研环境现状下,其结果也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基金获取本身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科研人员的真实研究水平。”所以杨国梁建议,应当从产出端,也就是成果本身的质量、影响来进行考量。“获取项目是科研的投入端,不能完全从投入端考核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职称本身对科研和教学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更多的还要从实质贡献和成果产出的角度来衡量一个科研人员是否达到了教授的水平。”杨国梁接着说。
铺就更好的成长道路
樊小龙结合自身的成长和他对现阶段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体会谈到,一个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资金相当一部分都要从项目中支出,稳定支持的比例是比较小的。“所以如果有科研人员拿不到基金,那么他(她)的科研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施展,也很难想象他(她)能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拿到基金就成为一个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产出的前提条件。”
由此,樊小龙建议,应当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当中稳定支持的部分,保证他们即使在没有拿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推进相当一部分自己的科研想法和实践。“尤其对于不太擅长申请基金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说,稳定支持能保证他们在科研界站稳脚跟。”
“其次,要防止基金申请结果带来的马太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区别对待学术圈中不同代际的人,不同代际科研人员的资源、积淀不一样,其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樊小龙说。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出台了很多专门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基金和项目,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作出了一定努力,“未来还应顺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有助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外部条件。”樊小龙期许。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9-11 第7版 观点)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2.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13.荷兰科学院发布《科学和学术连接:2016-2020年战略议程》
16.从基础研究中获得原始创新
27.影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34.从基础研究中获得原始创新
43.大数据时代的基础科学新变
46.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48.【动态】Gartner发布2016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56.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65.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67.中科院战略咨询院选派三位同志参与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实地督查工作
7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听取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情况等汇报
7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 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
7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77.把科研经费切实用在刀刃上
81.【珍藏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在欢迎宴会上的致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
82.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
87.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88.让“创客”创新创业常态化
89.“草根创业”如何迎来春天
9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95.“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科技转化与科技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96.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参与承办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
97.把握新兴青年群体的脉搏
101.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组织召开第四次“碳定价政策对话”圆桌讨论会
103.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举行2017年毕业典礼
106.大国创新需“握指成拳”(新论)
107.潘教峰一行受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邀请参加“悉尼圆桌会议”
108.基础科学的评价机制需要改革